2010/05/01

從工程地質觀點看基隆的瑪東地滑 (一)



基隆的瑪東地滑於民國99年4月25日發生於瑪東地區的師公格山; 整座山的表層完全剝離, 並且滑到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上, 共有4人被掩埋, 交通嚴重受阻, 如下圖所示.

在地形上, 瑪東地區有如許多三角板 (用S表示) 互相重疊 (見上圖, 注意北在左邊), 它們的頂角在北, 底邊在南; 同時, 越底下的面積越大, 所以這次滑下來的是最上面的最小三角板. 這是一種典型的順向坡地形, 岩層向東南傾斜約34度 (量測時岩層已受擾亂), 即傾向高速公路的南下車道 (見上圖的T).

高速公路在此段為切坡設計, 開挖成地塹; 順向坡位於西側, 其坡腳被砍斷, 並以擋土牆固定之; 上邊坡則削成緩坡 (見上圖的C), 但是坡度仍大於岩層的傾角,也就是全部岩層均露出見光, 雖然分兩階錨碇, 但是效果自然打折.

滑體為塊狀砂岩組成, 滑動面在三角板的頂端露出, 由於施工中無法接近, 遠望似為頁岩. 滑體的厚度估計約超過10米. 如果將滑動面從出露處往下延伸, 則將穿越南下車道之下, 亦即南下車道也被推到北上車道的外側, 而被阻於地塹的東翼. 因為滑體抵達地塹時, 有向下及向外擴散的趨勢, 所以南下車道的伸縮縫, 有受到擠壓而密合的現象. 位於地塹北側的高架橋之橋墩是否受損, 則需進一步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