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8

匯水窪地是啟動及辨識土石流的關鍵性地形







形成土石流必須具備三個必要條件:

(1) 相當的土石來源
(2) 產生流體足夠的動力及必要的高速之陡峭地形
(3) 猛暴的水量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在適宜的地點才能發生, 那就是在匯水窪地內進行.

匯水窪地 (見下圖) 有圓形, 橢圓形, 長條形, 或不規則形等各種形狀; 它是個凹地, 三面環山, 僅留下一個袋口可以讓土石流衝出. 只有具備這種形狀才能匯聚大量的雨水, 也只有具備陡峭的坡度才能產生高速的土石流.

大部份匯水窪地的內部具有掌狀 (或扇狀) 水系 (見中圖及上圖), 但長條形匯水窪地則具有魚骨狀水系, 不過一般以前者居多. 這種匯水窪地很容易從衛星影像上辨識. 所以清查既生土石流, 並且建立目錄, 必須依賴遙測影像, 否則難竟其功, 因為很多地方人跡無法到達, 而且有些既生土石流已經被草木所遮掩, 在地面上很難發覺.

土石流是所有土砂災害中, 能夠在原地重複發生之特徵最為顯著的一種災害; 所以只要清查既生土石流就可預測未來的土石流, 其準確度超過百分之七十. 筆者相信匯水窪地的面積或水系密度與土石流的規模及週期有相當的關係.

土石流具備三種地形單元--發源地, 流通段, 及堆積區. 凡發生過的土石流必在地面留下痕跡, 其中以發源地及流通段的痕跡最難抹滅; 堆積區因為地形緩和, 容易被開墾或定居, 甚至被流水沖毀, 所以較難辨認; 而且堆積區不見得都是扇狀, 有時候呈長條狀, 有時候就直接堆積在河床上(見上圖), 其能見度更低.

清查土石流必須將發源地, 流通段, 及堆積區三個單元連成一個系統同時調查及研究, 否則對土石流的來龍去脈很難了解. 我們國內出版的土石流分佈圖不是斷頭就是截尾, 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希望對土石流有更深進一層的研究之後, 這種情況可以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