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地滑發生前, 遇到一連數日的降雨, 雖然雨量不大, 但是就是因為雨量小, 所以雨水才能慢慢的滲入岩層內. 如果砂岩之下為頁岩, 則頁岩遇到地下水時, 即被軟化 (即剪力強度比乾燥時降低許多), 因而塑性大增; 同時, 頁岩吸水時, 其內部的黏土礦物於吸水後體積會膨脹, 以致砂岩與頁岩之間的凝聚力顯著的降低; 因而觸動滑動的發生. 至於雨水會從哪裡滲入, 因為這裡的岩層像很多三角板層層重疊 (S),而且越底下越大片, 所以位於底下的三角板,其三角面就是最好的逕流板 (見下圖的I), 雨水即順著它而滲入上,下兩個三角板 (即砂岩)之間的頁岩. 另外, 就是最上面的小三角板的三角面也可以接受垂直方向的雨水入滲, 當雨水到達較深部的頁岩時, 即被不透水的頁岩所阻擋, 一樣可以使它軟化及膨脹. 再者, 在南下車道西側的削坡, 其上半部有之字形道路 (黃色線條,箭頭示注水方向), 將順向坡切成三段, 它具有截水溝的功能, 如果路邊溝沒有襯砌, 那就等於將雨水集中, 然後灌入岩層內部, 不斷的腐蝕岩錨.
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高速公路於興建完成之後,後期工程陸陸續續又在下邊坡進行開挖, 如上圖所示的交流道, 以及更下方的快速道路62 (C為削坡的部份), 它們都在西側的地方砍斷順向坡的坡腳 (下圖的紅色線條, 鋸齒示開挖側). 如果將這次地滑的滑動面往下邊坡的方向延伸, 其與後續工程的關係宜進一步解析.